查看原文
其他

不会做内容,不是好投资人

海腰 创业邦 2023-06-26

不做内容,就是没有利用杠杆的投资人。


作者丨海腰编辑丨信陵图源丨图虫创意
在硅谷的社交场合,投资人之间交换各自的Newsletter或播客地址,早已成为潮流。

自从a16z横空出世,彻底改变了VC营销的游戏规则之后,硅谷的投资人,很快理解了输出内容对于自己工作的意义。

AngelList创始人Naval Ravikant在自己的畅销书《纳瓦尔宝典》中写道,媒体是杠杆,是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。

与一个没有利用杠杆的人相比,利用了杠杆的人,产出会增加成千上万倍。现代人的二分法是“利用了杠杆的人”和“没有利用杠杆的人”。

在硅谷,没有人想成为一个“没有利用杠杆的投资人”。

投资机构媒体化,投资人自媒体化。详见《最好的媒体关系,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》

不管是Bessemer,a16z这样的头部VC,还是没听说过名字的小机构和个人天使,无人不做内容,人人争当创作者。

讲故事的能力,不是正在,而是已经成为了投资人的核心能力。


做内容真香

传统上,VC是一个低调,甚至沉默的行业。

但前提是,资本稀缺,VC之间的竞争不激烈。

在今天这个竞争白热化,投资人比创业者还多的时代,靠输出内容建立的影响力,实在是太香了。

无论是找项目,还是投进去,亦或投后,有影响力的投资人都能拿到更好的结果。

Litquidity创始人Lit强调了通过受众来建立共识,寻找投资项目的力量:投资人可以获得关注者,建立营销渠道,并将他们的想法传达给一个特定的群体,使投资人能够在更个人的层面上看到差异化的项目。

Not Boring Capital的Packy McCormick称,对Newsletter的最大惊喜之一是,更能帮助我投进去。

ScienceIO 的创始人Will Manidis表示,一篇Not Boring的文章,带来了一半的用户,90%的面试者是通过Not Boring的文章知道这家公司的。

RobinHood的创始人回忆,星期六早上醒来,看到我们的网站上有大约600个客户。我当时就想,发生了什么?我注意到大部分流量都来自Hacker News(YC旗下的信息平台)。

Hacker News的巨大影响力甚至招来了创业者的批评。Bolt(Stripe的竞争对手)创始人Ryan Breslow强烈抨击了YC,起因是Breslow认为,Hacker News为了支持YC投资的Stripe,而删除了Bolt的帖子。

被称为最强个体投资人(Solo Capitalist)的Elad Gil称,在说服公司接受自己的投资时,会特别强调自己在营销方面的贡献。“我会说,我们做一期播客,或者在推特上介绍你,你会看到我的价值。”

一个人管理6.2亿美元(哈佛捐赠基金也是LP)的Elad Gil,从07年开始即系统性的做内容输出。写了数千篇博客和在硅谷有巨大影响力的《高增长手册》,在Twitter上有超过10万粉丝。



从内容到投资

由于做出好内容能切实的帮助投资,最近几年,众多头部播客或Newsletter的创始人,相继完成募资或转型投资人,趟出了一条靠影响力募资的新路。

Generalist的创始人Mario Gabriele在7月宣布,其新基金Generalist Capital已完成募资,LP包括a16z合伙人Marc Andreessen和Chris Dixon,Pradium合伙人Fred Ehrsam和Matt Huang(Fred Ehrsam在个人博客中的一篇文章,吸引了Matt Huang的注意,两人由此相识并日后共同创立了Paradiam),USV合伙人Nick Grossman,KPCB合伙人Annie Case,Nubank创始人David Vélez,Gojek创始人Kevin Aluwi等。

Not Boring创始人Packy McCormick,其基金Not Boring Capital投资了Braintrust、Party Round 和 Ramp等公司。从开始写作到完成基金募集,Packy McCormick只用了两年。

曾任a16z合伙人,最先提出了创作者经济(creator economy) 和热爱经济 (passion economy)的Li jin,创办了Atelier Ventures(目前已与Variant Fund合并),投资了Substack,Stir,Geneva,Streamloots,Descript,Dumpling等公司,其LP包括了a16z合伙人Andrew Chen(其个人博客被誉为硅谷最好的创业参考,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也是忠实读者)和Alex Rampell,Quora创始人Adam D’Angelo,Craft Ventures合伙人David Sacks,Patreon创始人Jack Conte和Sam Yam。

被称作VC Meme大王的Turner Novak,成立了Banana Capital,其LP包括a16z合伙人Andrew Chen和Sriram Krishnan,以及红杉美国。

启动资金只有50美元,在VC行业一个人也不认识的Harry Stebbings,2015年开始做播客The Twenty Minute VC,2年后在Atomico找到了一份投资人的工作,在2018年和2020年分别成立了Stride.VC和20VC。

以Internet History Podcast闻名的Brian McCullough,成立了Ride Home Fund。

以This Week in Fintech闻名的Nik Milanović,成立了The Fintech Fund。

Litquidity的主理人Lit,现在是贝恩资本的Scout,并和众多一线基金合投项目。关于何为Scout,详见《兽探是VC的眼睛和耳朵》

Acquired两位主理人David Rosenthal和Ben Gilbert,现在分别是天使投资人和PSL Ventures的合伙人。

Lenny's Newsletter创始人Lenny Rachitsky也在做天使,投资了Figma,Clubhouse,Substack等公司。

播客Below The Line主理人James Beshara同样是一名天使投资人,此前还成立了众筹投资(Crowd funding)公司Tilt。

最后,别忘了AngelList的源起,是一个叫Venture Hacks的博客。


不善言辞的中国投资人正在改变

对比一下,美国的投资人普遍能说会道,自我表达欲旺盛。在任何媒介都能口吐莲花,金句频出;中国的投资人则普遍不善言辞,在公开场合出言谨慎。

美国的投资人普遍有定期写作的习惯,一年写几十篇文章的大有人在。功成名就的投资大佬,不少是畅销书作家,如Naval Ravikant,写了《黑客与画家》的Paul Graham,《创业维艰》的作者Ben Horowitz;中国的投资人很少有写作的习惯,对外发声高度依赖公关部门,哪怕是很简单的发言稿。

差距更大的,是对待输出内容的态度。“不就是写几篇文章吗,找几个外包还搞不定?”“什么?每5000字1500块还嫌少?”“我没有XX有名,只是因为我低调”等屡见不鲜。

可喜的是,事情正在发生变化。

除了早已火出圈的“初代网红”经纬创投,开播客之先河的GGV,新一代更年轻的投资人,正在试图用内容输出,打造自己的差异化。

孙腾和陈默默两位年轻投资人,尝试了非机构化视角的《泡腾VC》;消费投资人黄海,不仅做了播客节目《疯投圈》,最近还在尝试视频;经纬的SaaS投资人Monica,用硅谷式的叙事风格,做出了公众号《M小姐研习录》和播客节目《OnBoard!》。

青山资本的公众号虽然更新频率不高,但在视角和审美上独具特色,其合伙人张野甚至录MV,打DJ;元气资本不转载,不发被投企业的融资稿,而是极其罕见的发了近200篇原创,在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发生后,别具匠心的解读了打人者身穿的BOY London的发展历史;常垒资本的写作风格真实且犀利,一家规模并不大的小型VC,却频繁做出内容爆款。

中国VC的声量,正在慢慢提高。


找靠谱商机,关注创业邦视频号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